收藏昆石从选坯石开始。坯石大都混杂在红褐色的泥土之中,初选时要用竹、木棍将石面上的泥块清理掉(忌用金属工具,因为昆石性脆容易断裂),然后观察坯石的形状和品种,判断其是否有进一步清理的价值。这是第一步,也是关键的一步。之所以要慎之又慎,是因为此举关系到该昆石今后的“成败得失”。
接下来,把选好的坯石放在石质的板上(或水泥板上),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暴晒。坯石下面之所以放石板,是因为昆石可以收到“上晒下蒸”的效果。夏季是晒石的最好季节,尤其是在忽晴忽雨的日子,一热一凉更容易使泥土脱落。每隔三五天,就要将暴晒的坯石周身翻动一次,为的使坯石的各个面都能被晒到。如果坯石的各个面晒的时间不一致,或者没有被晒到,可能会出现石面受热不匀,造成有的泥土已经脱落,而有的泥土仍然很牢固的现象,为今后的工作增加了难度
外表泥土脱落完的坯石,才能用碱进行处理。碱洗前,先将坯石用清水浸泡数日,然后放在工业碱水里浸泡。为了使石坯受碱蚀均匀,在浸泡过程中,三五天要将其上下左右翻动。碱在这里的作用,主要就是清除坯石体内和表面残留的泥土。昆石被有酸性的泥土包裹,用碱处理,可以收到既去泥土又不伤石肌的双重效果。
随后是酸洗。酸洗是清洗中的重要环节。碱洗过的坯石虽然没了泥土,但仍然有斑斑黄渍,这是泥土长年浸染的结果。酸洗(酸浸泡)时,一定注意酸洗(酸浸泡)的时间和把握好酸的浓淡。可以手拿坯石浸入酸中,也可以将坯石直接放在酸里。酸洗的方式、时间的长短及酸的浓淡,要依据坯石黄渍的厚薄而定,不可估量为之。初次清理坯石,更要谨慎,超浓度的酸和过度的浸泡,将会使昆石的架构和石质受损,从而影响到它整体的观赏价值。酸洗过的坯石,露出洁白如雪的身躯后,必须要用流动的清水将石中的残酸冲洗干净,最后晾晒干。
以上的四个步骤所需的时间,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,泥土少且黄渍薄的坯石大概需要三五个月或者七八个月,泥土多、黄渍厚的则需用一二年甚至更长的时间。
雕琢和修饰是清理坯石的最后程序。这个程序包括两个内容,一是清除坯石窍孔、夹缝里的杂质,二是修整石形。昆石在形成之初,已经有杂质乘机混入石孔之中,所以仅用碱、酸是无法将其清除的。这时必须用细小的金属棍等物体把石孔打开,取出杂质。敲打石孔,用力要轻,这时的昆石已经完全没有了泥土的依托,特别容易碎裂,尤其是“鸡骨峰”品种石,更是“娇嫩无比”,不堪一击。
欣赏昆石,也是崇尚自然天成。所谓的“修整”,只不过是使其能够安稳地放置在底座上而又不破坏它的整体效果。昆石喜欢潮湿,怕灰尘,所以适宜放在封闭、透明的玻璃罩内,里面再放置一小杯清水,以增加罩内的湿度。每隔一段时间,要将玻璃罩拿开,让昆石透透空气,以保持它的“鲜活”性。
经过如脱胎换骨般的清洗和整理后,一块玲珑多姿、洁白无暇的昆石就会神奇地展现在你的面前,发出异样的光彩。